2024-12-20 16:34:59
每年公历 12 月 21-23 日交节,此时太阳到达黄经 270 度,其直射地面的位置抵达一年中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
冬至的物候与气候特点
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在冬至时节,虽然阳气已经开始生长,但阴气依旧十分强盛,所以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呈现出 “结” 的状态。
“二候麋角解”,麋与鹿同科,然而阴阳属性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冬至之时一阳生,麋感受到阴气渐渐消退,于是开始解角。。
“三候水泉动”,由于阳气初生,山中的泉水受阳气的影响开始有了涌动的迹象,并且水温也会变得温热起来。
气候特征
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 “数九寒天”,是一年中气候方面有着明显变化的节点。冬至这天,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日子。
不过,在冬至前,由于地表尚有积热,所以冬至日的温度通常并不是最低的。而冬至过后,虽然太阳高度角会逐渐升高,但每天散失的热量大于接收的热量,气温仍会不断下降,我国各地气候也随之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在冬至时节的气温差异明显,呈现出多样的气候表现。北方地区,冬至节气后,温度通常在 0℃以下,像黑龙江北部和内蒙古东部等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低于 - 20℃,大兴安岭以北地区低于 - 25℃,气候严寒,时常有积雪覆盖,某些地区甚至还会出现雪冻灾难。南方地区,冬至节气后,平均气温大多在 6℃至 8℃左右,不过华南沿海平均气温则能保持在 10℃以上,相对来说比较暖和一些。西北地区,冬至节气后,平均气温普遍在 0℃以下,一片天寒地冻之景。西南地区平均气温在冬至后仍然在 10℃以上,相较于其他大部分地区更为温暖舒适。
民间也流传着诸多与冬至气候相关的谚语,比如 “晴冬至,年必雨”“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 等,这些谚语都是古人根据长期的生活经验总结而来,也从侧面反映出冬至气候特点以及其对后续天气变化的一些预示作用。
需求提交